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程案例

克隆技术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时间:2024-03-02 13:06:51  来源:http://www.gjqjd.com  作者:admin

一、克隆技术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危害:

1) 克隆技术也可用来创造“超人”,或拥有健壮的体格却智力低下的人。而且,如果克隆技术能够在人类中有效运用,男性也就失去了遗传上的意义。

2) 克隆技术的使用将使人们倾向于大量繁殖现有种群中最有利用价值的个体,而不是按自然规律促进整个种群的优胜劣汰。从这个意义上说,克隆技术干扰了自然进化过程.

3) 克隆技术是一种昂贵的技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生物专业人士的参与,失败率非常高。多莉就是277次实验唯一的成果。虽然现在发展出了更先进的技术,成功率也只能达到2-3%。

4) 转基因动物提高了疾病传染的风险。例如,如果一头生产药物牛奶的牛感染了病毒,这种病毒就可能通过牛奶感染病人。

5) 克隆技术应用于人体将导致对后代遗传性状的人工控制。克隆技术引起争论的核心就是能否允许对发育初期的人类胚胎进行遗传操作。这是很多伦理学家所不能接受的。

扩展资料:

克隆好处:

:1) 克隆技术可解除那些不能成为母亲的女性的痛苦。

2) 克隆实验的实施促进了遗传学的发展,为“制造”能移植于人体的动物器官开辟了前景。

3) 克隆技术也可用于检测胎儿的遗传缺陷。将受精卵克隆用于检测各种遗传疾病,克隆的胚胎与子宫中发育的胎儿遗传特征完全相同。

4) 克隆技术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的损伤。成年人的神经组织没有再生能力,但干细胞可以修复神经系统损伤。

5) 在体外受精手术中,医生常常需要将多个受精卵植入子宫,以从中筛选一个进入妊娠阶段。但许多女性只能提供一个卵子用于受精。通过克隆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个卵细胞可以克隆成为多个用于受精,从而大大提高妊娠成功率。

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这种无性繁殖的生物方法。例如,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喜欢种花弄草的人,就会做植物扦插的实验。从一棵植株上,剪下枝条,通过扦插就会得到许多遗传物质相同的植株,这就是克隆。

无性繁殖在低等生物中更是常见。细菌、涡虫的分裂繁殖是亲体纵裂或横裂成两个子体,然后脱离亲体而成为独立的个体,这也属于克隆。

应用的场景:

(1)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

(2)生产转基因动物;

(3)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

(4)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克隆技术

二、克隆技术是好是坏?

万事有利必有弊,克隆技术也不例外,它在科技史上是一个奇迹,但是它同时带来了伦理问题,所以人们一定要科学,合理利用它.

三、剪切破坏的强度理论

剪切破坏的强度理论认为,物体中只要剪应力增长到某个极限,物体就要产生大的塑性变形而屈服、滑移或破坏。

一、最大剪应力理论[H·特雷斯卡(Tresca)理论]

在受力物体中取出一个立方体的小单元,立方体表面和主平面平行,如图1-2-3(a)所示。这样,在它的表面上作用有主应力σ1、σ2、σ3。再规定以压应力为正,且σ1>σ2>σ3。

由力学分析得知,最大剪应力(τm)必定发生在通过σ2而且与σ3、σ1成交角45°的平面[110]上,即如图1-2-3(b)中画阴影的平面。它的大小是:

碎岩工程学

特雷斯卡理论认为,只要最大剪应力达到某一极限值,物体就破坏。在简单的剪切试验时,材料在剪切应力R剪下破坏,在别的情况下只要τm=R剪,物体也都要发生破坏。

图1-2-3 最大剪应力计算

若实际测出的单向抗拉强度是R拉,那么这一理论认为,拉伸试验时试件也是由剪切导致破坏的,由于这时σ1=0,σ3=-R拉,故破坏时有:

碎岩工程学

即这一理论要推论出简单的抗剪强度必定只有简单抗拉强度的一半。类似的推理还能得出R剪=R压/2和R剪=R扭的结合。这里R压是材料的抗压强度,R扭是抗扭(剪)强度。

综上所述,根据本理论,在各种复杂应力作用下,只要最大与最小主应力之差(不考虑σ2)达到这种材料的抗拉或抗压试件所测得的极限强度的一半时,便会导致物体破坏,而且断裂面和这两个主应力有相等的交角。

最大剪应力理论对于塑性材料比较合适,它必然推论出材料的单向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相等。这一推论对于岩石就差得太远,岩石的抗拉强度小于抗压强度的十分之一左右。

二、内摩擦理论[O·摩尔(Mohr)理论]

19世纪末,纳维尔发表了固体介质材料(包括岩石在内)的破坏时,其破坏面上的抗剪强度等于固体介质的内聚力(或称之为内连力)与作用在该面上的内摩擦力之和的观点。嗣后,摩尔总结了纳维尔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材料的破坏取决于剪应力和同一截面上的法向应力(正应力);所以,破坏并不一定沿着最大剪应力方向发生。法向应力σ和剪应力τ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即:

碎岩工程学

也就是说滑动面上存在两种应力:如果τ-f(σ)<0,那么微体处于稳定状态;如果τ-f(σ)>0,那么微体将沿着τ的方向滑动。因此,τ-f(σ)=0,便成为受力微体的极限平衡条件。

上述平衡条件式中的f(σ),是可以通过试验予以确定的。在以σn-τn为坐标的应力圆上(图1-2-4),τn=f(σn)便是图中稳定区和破坏区的界线。利用应力圆,便可以容易地得到任何方向的切线应力和法线应力,以及诸极限应力的包络线。

图1-2-4 用应力圆表示滑移状态

图1-2-5 工程上用包络线

包络线为一曲线,取决于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可以是指数曲线,也可能是抛物线。在工程上应用时,可以近似地用直线表示(图1-2-5),即:

碎岩工程学

式中:φ为直线的斜率,表示岩石的内摩擦角;c为直线的截距,表示岩石的内聚力。

从图1-2-4应力分量的关系来看,可得到和主应力σ2夹角为Ψ的平面上正应力和剪应力,分别如下:

碎岩工程学

碎岩工程学

根据σ和τ存在的函数关系式,可得:

碎岩工程学

为求得τ-f(σ)的最大值,将式(1-2-3)右侧对Ψ微分,并令其等于零,则得:

碎岩工程学

Ψ便是滑移面和最大主应力间的夹角(图1-2-6)。由于破坏面是成组成对存在的,故呈现X型破坏(或称之为X型节理)。

摩尔内摩擦理论没有考虑到中间应力σ2的作用,对脆性破坏来讲也只是一种近似。近代对断裂机理的研究,也并没有证实“内摩擦”之说。但它的极限平衡条件却是实际多次反复试验建立起来的。所以,它是尽可能做到和岩石的实际情况相接近。

三、八面体剪切理论或畸变能理论[R·米赛斯理论]

本理论认为:不是最大剪应力导致滑移的发生,而是与三个主应力等斜的面(即八面体[111]面)上的剪应力达到某一限度时,材料才出现滑移而屈服。由力学分析得知,八面体上的法线应力(σv)方向如图1-2-7,其数学表达式为:

碎岩工程学

图1-2-6 滑移面的方向

图1-2-7 八面体面上诸应力

八面体上的剪切应力(τ)的表达式是:

碎岩工程学

假如τv>[R剪],则材料就破坏。

若做简单抗拉、抗压试验,然后代入上式,同样可得:

碎岩工程学

这对于塑性材料可以,对于岩石不行。此外,该理论没考虑法线应力的作用。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